在清代的王府生活图景中,恭王府的“精雅”不仅是物质上的精巧,更是与四季风物深度契合的审美精髓,从春露未晞到蝉鸣疏桐,从枫染霜天到炉暖书香,每一帧日常都浸润着“风雅”之韵,每一项雅事都循着节气的脉络生长……
2025年7月22日至2025年10月19日,由恭王府博物馆主办,时尚旅游呈现的“精雅风华:恭王府与中国时尚(1780-2025)恭王府与十二风雅”展览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嘉乐堂展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时尚的跨时空对话,再献中式精雅生活的传承发展。
继狮城新加坡之后,恭王府博物馆再次展开对中式精雅生活当代表达的全新探索。这一次,恭博将视角聚焦于中式精雅生活的时序变化,将封存于恭王府飞檐斗拱间的生活方式,赋予更先锋、更多元的时尚艺术表达,开启一场跨越百年的生活美学共振。
四季风雅,流转百年间的中式生活美学
始建于1780年的恭王府,是现今北京保存相对最为完整并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的清代王府建筑群。本次展览延续2024年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策划的“精雅风华:恭王府与中国时尚(1780-2024)”展览,通过解构十二月对应的建筑场景、节庆仪式、文人雅趣,以“十二风雅”为叙事主线,在古建园林之中,呈现恭王府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标志性场景,将王府的四季美学、节气仪典与当代时尚结合,从历史文化纵深中探寻中式精雅生活。
精雅生活,流藏于四时十二月间。这一次,以“恭王府与十二风雅”这个主题来呈现中式精雅生活,是出于对时间的诗意感知和对生活的敏锐洞悉。“万福之地”的花园、“曲水流觞“的石渠、“藤萝架下”的戏楼……恭王府的四季精雅流转百年延续至今。“精雅风华”系列展览从第一季的“福文化”延伸至这一季的“雅文化”,春、夏、秋、冬四季场景,一月一风雅,一物一回响。精雅生活的精髓,存在于六万平方米的山水亭台间,也穿越在设计师与艺术家的跨时空对话里……
雅事新解,多元共生的跨时空对话
步入展区,传统与时尚交织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在二百多年的古老府邸,一件件精美雅致的艺术作品静静陈列,像是从遥远的时间走来,带着沉淀千年的风韵,静待与观众的一场时空相遇……
26位中国原创设计师与艺术家,近50件服装、艺术、家居、手工艺展品,以“十二风雅”为叙事主线,通过春、夏、秋、冬四大篇章铺陈而开,四个展区对应四个季节,时序更迭的自然之美与精雅之意流淌其中,欣赏一幅幅作品,就像是品读一首首视觉诗篇,翻阅从历史走来的中式精雅生活。
篇章一:春
很打眼的“春节红”拉开了整个展览的帷幕,正月辞旧迎新,王府“年事”繁忙,灯笼、祈福等传统元素被赋予现代化的视觉表达,设计师陈鹏的作品《人生定格》从经典陶瓷胎型中获取廓形灵感,打破传统美学界限,以先锋的视角重构现代设计语言,形成风格鲜明的美学表达;艺术家周宸宸的作品《松松包》与之相衬,营造隆重又恣意的空间感受,从色彩到形态都与“正月新春祈福”的氛围相呼应。
再往前一步,就踏入了“二月竹影扶疏”的清雅意境。设计师马凯三件“竹子”“山水”元素的《春园雅集》系列作品极具古典美学与中式意趣;而另一侧,艺术家钱利淮的竹编《哇哇叫的太湖石》令人称叹,作品既流露出了竹子清新优雅的气韵,又再现了太湖石的厚重与坚韧;再将目光移至中间,吴笛笛《两次月光》与《静物-竹》两幅作品,用几何形状强调竹的“物性”,让“竹子”这一传统人文的审美对象有了鲜明的现代性。三位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作品从不同的维度对“竹元素”进行美学演绎,置身其中,奇石竹韵,别有洞天。
到了“三月花径海棠”时,袁奇奇《花园》系列的两件作品用数不尽的立体花朵生动描绘了“春色满园”的景致,关越两件《液化》的艺术作品,融入非遗柳编的毛刺技法,是对物质属性的诗意颠覆;两组作品相融相生,新颖诠释了三月花径游春的诗意风雅。
篇章二:夏
进入“夏”的章节,经典的“王府绿”映入眼帘。孙小峰Sean Suen《巨匠》系列作品,以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日常装束、外交服饰与舞台戏剧扮相的交织为视角,打破对当代东方美学在表达方式上单一的刻板印象,探讨古典之美与当代之需间的无限可能;恭王府大戏楼影像与之相融相生,解构了“四月清明戏韵”的清幽意境。
夏韵延伸至五月,劳伦斯·许的两件《恭王府博物馆》系列作品灵感来自恭王府戏楼中的紫藤彩画,刺绣工艺采用燕京八绝之一的京绣,紫藤与玉兰花相互缠绕,灵动且唯美;旁边,艺术家杜芳璐运用传统编织工艺创作的《彩虹No.5》制造出视觉错位,三件作品的和谐共生营造了“五月紫藤垂云”紫藤倾泻而下的美景。
六月荷塘听雨,设计师西华《自然之歌》系列的瓷白色真丝纱罗礼服取“莲荷”意象,用柔美浪漫的设计语言呈现风荷飘逸之姿,而西华的另外一件《十二花神》系列作品——粉红真丝刺绣立领拖尾礼服,也尽显古典大气之美;两件作品与艺术家谢金杋《浅水》作品共同刻画了此时此景的清闲雅致。
转角处,三件恭博合作系列作品精美别致。恭博与端木良锦合作的《福庆有余·双蝠衔金置物盘》,以恭王府“福庆有余”花窗为灵感,细木镶嵌与减地雕显工艺,让双蝠衔金之景跃然盘上,象征“福财相生”。由劳伦斯·许设计、上久楷制作的《金钱纹宋锦》,以代表富贵、吉庆的金钱纹为创作核心,在传统纹样的基础上通过重复排列、不同纱线的交织呈现出一种传统与当代的美感;另一件作品《彩画蝙蝠纹宋锦》,将蝙蝠纹样和恭王府乐道堂的硬包袱锦纹彩画两种吉祥图案进行结合,暗含“多种福气于一身”的美好寓意。
篇章三:
抵达金色的“秋”章节,华丽、重工、浓烈的美学感受油然而生。两件出自陈序之《光阴序语》《无序之序》系列的作品简洁又高级,作品寻求极简与奢华的平衡,标志性的编绳流苏等工艺为服饰增添了非常丰富的层次,呈现如画布笔触般的轻盈效果,营造了“七月流萤逐月”的浪漫氛围。
转身至八月,设计师陈安琪《凯旋》系列的三件服饰被模特错落有致的演绎着,非常吸睛,作品延续非遗传承,以旅人视角凝练民族文化,融合东西美学,呈现浓烈、张扬的城市游牧风格,将金秋丰收、硕果累累的季节风雅之韵展现的淋漓尽致;唐承玺的作品《日月纹沙发》与之完美融合,“八月桂魄初升”的诗意徐徐绽放。
来到九月,设计师余兆一《Glimpse》定制系列金色裙摆礼服轻盈柔美,裙摆的流线与银杏叶的弧度一般生动;礼服上方是艺术家陈星一《Fragments》系列作品,镜面不锈钢、黄铜与纹理玻璃构成张力十足的长锥体造型发射者金色的光芒,两件作品合二为一,用视觉艺术解码“九月府秋鉴史”的风雅意境。
篇章四:冬
在最后的一个章节,来到了慕雪白的“冬”,既流露出收尾剧终的感觉,又有留白之意。尹经纬OUDE WAAG《灼》系列的三件作品都围绕“烟花”的元素进行创作,将轻薄紧身的面料与厚重金属材料和蓬松羊毛的爆炸性卷曲垂坠形成鲜明对比,展现这个季节的优雅与力量;杨冠杰《非刻意而为之》系列作品是温暖又质朴的艺术表达,两组作品融洽无间,完成对“十月立冬围炉”的美学回应。
当来到“十一月藤石幽寂”,充满童话感的精致唯美让人心动;方妍楠《AIR·TOPIA》的两件梦幻层叠花朵连衣裙,营造流动般视觉效果,立体蝴蝶手工缀饰熠熠生辉,手工立体花朵铺满全身的长裙梦幻如花海,赵子晗《自由生长》系列作品与之对话,共同为“十一月藤石幽寂”的浅冬意韵增添浪漫色彩。
最后一月,设计师陈彩霞《镶守》系列一黑一白的两件作品,传达夏姿·陈品牌墨色生花的动人魅力,重现传统文化的柔韧与力量;陈福荣、王在实《未加工长椅》作品以宏大精致、坚韧柔软的姿态,勾勒出冬日大地的风貌,三组展品作为“收官之作”,诠释了“十二月檐角望雪”风雅韵致的时尚新意。
每一个月的风雅符号,都有相对应的服饰作品、艺术品进行意象呼应;策展人通过“时间—空间—文化”的三维叙事,将恭王府从历史古建升维为中式美学的活态创造空间,呈现“一座园,十二境,百年雅”的文化感官体验。
古今和鸣,重释“精雅风华”当代涵义
“精雅风华:恭王府与中国时尚(1780-2025)”系列展览是恭王府博物馆内首个当代时尚艺术大展,集结了国内优秀的原创设计力量,打破时空边界,用现代语言表达传统风雅美学,让现代创作与古建空间深度共生,历史文化与时尚艺术叙事相融,将历史深处的精雅风华以现代之意穿越时空贴近大众,并链接现代生活。
恭王府与中国时尚的对话,从巴黎“恭王府服饰秀”到新加坡、北京“精雅风华:恭王府与中国时尚”系列展览,从服饰的视觉惊喜到生活方式的精神共鸣,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学基因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解码”与“转译”,让流转于两百多年间生生不息的文化之魂与当代先锋时尚的艺术想象重叠交错,完成中式生活美学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新生。
恭王府的十二风雅,是红墙深院里的生活日常,也是中式精雅生活的生动注脚。2025夏秋之际,不妨放慢脚步,走进恭王府·嘉乐堂,探寻中式生活美学的极致风韵……
-End-